國際媒體最近的一些報導,使到港人更為敏感。
然而過得了味覺這關,瞞得過之後的大腦區域嗎?最初認識代糖的時候,是在大學營養學的課堂上。其實,我們想辦法多讓自己活動量多一點,身上肌肉多一點,就不用太過於擔心到底是要喝有糖、半糖、非營養性甜味劑還是無糖的問題,只要選你喜歡的就好。
不想騙大腦?身體多活動點吧我想人類的舌頭能察覺甜味,不外乎是想要判斷食物是不是能供應有能量的碳水化合物。而這個研究的設計是測喝奶昔後15分鐘,因此喝果糖奶昔的效果,還來不及反應到大腦去。想要吃甜卻不想要糖的熱量負擔,於是有了替代的想法,不管是天然還是人工,人吃下去之後的熱量極低或沒有。吃代糖,大腦的犒賞系統沒反應新的研究發表在2019年7月10日線上《Nutritional neuroscience》期刊上,有20位體重正常且健康的成年男性,採研究人員跟參與者都不知道試驗的奶昔加了什麼糖的「雙盲設計」,並在喝奶昔之前與之後15分鐘,以fMRI觀察腦部的反應。這篇研究試驗的奶昔有4種,分別是添加葡萄糖、果糖、阿洛糖(allulose)和蔗糖素(sucralose),前兩種是有熱量的天然糖,然後阿洛糖是天然來源,蔗糖素是人工製造。
大概分有天然和人工兩類,像羅漢果、甜菊就是天然,而阿斯巴甜或蔗糖素就是人工甜味劑。你説,氣不氣?鐵定是會生氣的呀,是不是?只是,我這個人是走「要吃糖就要吃真糖」的路線,因此平常買吃的或喝的,基本上都挑有加真的糖或乾脆就不加的食物,所以這個疑問並沒有太常出現在腦海裡。此為框架協議下唯一沒有落實彼此免簽原則的特例。
馬來西亞國民未經許可,不能擅自前往以色列。加上馬來西亞在維護巴爾幹半島的和平貢獻甚多,故與科索沃、波士尼亞保持良好關係。北韓曾給馬來西亞全世界唯一的免簽,唯金正男刺殺事件發生後,兩國關係交惡而取消。巴林、埃及、約旦、黎巴嫩、安曼、科威特、葉門和阿塞拜然則適用落地簽。
不過,「不樹立敵人」的外交原則有一例外——馬來西亞與以色列至今尚未確立外交關係。馬來西亞作為全球伊斯蘭金融、清真食品和石油業的中心之一,與中東伊斯蘭國家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。
來往最頻繁的仍屬前兩者。馬來西亞與這些非中東伊斯蘭國家的關係,亦建立在伊斯蘭金融、清真食品和石油業三大產業的基礎上。伊斯蘭世界中的非中東國家包括中亞的哈薩克、烏茲別克、吉爾吉斯、塔吉克和土庫曼,北非的突尼西亞、阿爾及利亞、利比亞、摩洛哥和蘇丹,以及南歐巴爾幹半島的波士尼亞、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。馬來西亞位處東南亞的中心地帶,是世界航運的必經之路。
馬來西亞與亞洲國家的外交 東協是馬來西亞政府經營對外關係的首站。由政府主導「向東學習」政策與日本、南韓推進製造業的合作。當中的科威特、葉門,加上馬來西亞國民需辦理簽證的沙烏地、伊拉克,皆為全世界簽證政策最保守的國家。「與各國交好、不樹立敵人、不倒向一邊」,為馬來西亞對外關係的經營原則。
北非方面,利比亞要求簽證、蘇丹要求落地簽之外,其餘三國皆免簽。介於2010年至2015年的總投資額,馬來西亞也排在第10位,主要投資的產業為石油、棕油、清真食品、伊斯蘭金融、基礎建設等,由國家石油(Petronas)、森那美(Sime Darby)、IOI集團等大企業牽頭。
馬來西亞與西方國家的外交 與西方國家的外交關係,分成四類——歐盟、英語世界、拉丁美洲和前蘇聯與前南斯拉夫。除了東帝汶(東協觀察國)外,各國幾乎都對彼此免簽。
馬來西亞國民到中亞地區,除了土庫曼要求簽證、塔吉克要求電子簽證,其餘三國都免簽。馬來西亞與伊斯蘭世界的外交 在與馬來西亞文化上親近的中東地區與伊斯蘭世界中,土耳其、伊朗、卡達和阿聯都對馬來西亞國民開放免簽。在亞洲範圍內,馬來西亞僅排在日本、新加坡和南韓之後,高於香港、汶萊和台灣因此決定走群眾募資一途,讓珍惜自由民主的人一起成為書店精神意義上的「股東」,更稱「自此『銅鑼灣書店』是屬於自由台灣、自由香港所有」。林榮基在文中表示「香港的民主自由已經破碎」,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受迫的香港人。眾籌網頁詳細列出了銅鑼灣書店的未來計劃,包括持續引進香港和中國的出版物、出版異議創作者的著作、組織各種交流活動連結香港人與台灣人,以及扮演保存香港文化、連結在台港人互助網的角色。
Photo Credit: Bobby Yip / Reuters / 達志影像今年2月香港政府提出修訂《逃犯條例》,通過後特首可以毋須經立法會審議移交被告至中國。今日下午3時,Facebook專頁「銅鑼灣書店-台灣重啟」以林榮基的名義宣布晚上8點開始「銅鑼灣書店-台灣重啟募資計畫」。
林榮基擔心修訂通過後會被引渡至中國受審,決定移居台北。銅鑼灣書店創辦人及前店長林榮基今年4月因港府提出修訂《逃犯條例》而移居台北,今日(9月5日)他在網上發起眾籌,希望能籌得280萬新台幣資金,在台灣重開銅鑼灣書店。
林榮基在2015年10月24日在羅湖口岸過關後失去聯絡,失蹤大半年後,他於2016年6月14日從中國大陸返港,兩日後開記者會交代被中國當局拘留的細節,並未有按約定再回中國,目前仍被當局以「違法經營書籍銷售」通緝。林榮基希望新的銅鑼灣書店能夠成為「作家、經營者與讀者交流思想的平台」。
(9月6日更新︰截至6日下午5時,籌款額已超過295萬元,在24小時內迅速達標。而他之所以重開書店,除了因為大半生從事圖書業外,亦因為他相信「書中的知識能帶我們探討現實的狀況」林榮基希望新的銅鑼灣書店能夠成為「作家、經營者與讀者交流思想的平台」。眾籌網頁詳細列出了銅鑼灣書店的未來計劃,包括持續引進香港和中國的出版物、出版異議創作者的著作、組織各種交流活動連結香港人與台灣人,以及扮演保存香港文化、連結在台港人互助網的角色。
林榮基擔心修訂通過後會被引渡至中國受審,決定移居台北。林榮基在文中表示「香港的民主自由已經破碎」,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受迫的香港人。
而他之所以重開書店,除了因為大半生從事圖書業外,亦因為他相信「書中的知識能帶我們探討現實的狀況」。Photo Credit: Bobby Yip / Reuters / 達志影像今年2月香港政府提出修訂《逃犯條例》,通過後特首可以毋須經立法會審議移交被告至中國。
今日下午3時,Facebook專頁「銅鑼灣書店-台灣重啟」以林榮基的名義宣布晚上8點開始「銅鑼灣書店-台灣重啟募資計畫」。(9月6日更新︰截至6日下午5時,籌款額已超過295萬元,在24小時內迅速達標。
因此決定走群眾募資一途,讓珍惜自由民主的人一起成為書店精神意義上的「股東」,更稱「自此『銅鑼灣書店』是屬於自由台灣、自由香港所有」。銅鑼灣書店創辦人及前店長林榮基今年4月因港府提出修訂《逃犯條例》而移居台北,今日(9月5日)他在網上發起眾籌,希望能籌得280萬新台幣資金,在台灣重開銅鑼灣書店。林榮基在2015年10月24日在羅湖口岸過關後失去聯絡,失蹤大半年後,他於2016年6月14日從中國大陸返港,兩日後開記者會交代被中國當局拘留的細節,並未有按約定再回中國,目前仍被當局以「違法經營書籍銷售」通緝我在一旁「嗯」地應答,卻不知該如何接續。
然而,可以肯定的是,身體的衰敗是不可逆的發展,最終的結局必然有人先行,有人哀慟。」我高聲呼喊在二樓的大女兒睿家,只見她自然地完成了任務,雖然沒說上一句話,臉上也是淡定的。
而她也毋須被圈套在「孫女」的角色,去「幫助」、「給予」與「照顧」或「反饋」,相反地,不過如同平常的祖孫互動,彼此來往且沒有界分,似乎更能隨心順當。我幾乎長時間守在婆婆身邊,只有趁她起床前或小寐片刻,趕緊處理居家打掃與煮食,而吃飯都是在廚房裡站著胡亂扒幾口,身體緊繃備戰,而耳朵警醒聽著動靜,真像被人拎住耳朵,腳底騰空地晃蕩在半空中般。
至於照顧臨終者的模式,或是互動的方法,也全然地曝露出雙方的關係脈絡,以及尚未被說出口的故事,甚或是沒有被覺察的情緒糾結。一旁觀摩的我感染到一份信任的相互協力,在她們相差七十歲的祖孫間增生,能量的流動不是射線般地呈拋物線趨疲,而是同心圓的周而復始。